深冬的贵都,寒气如无形的网,紧紧裹住这座城市。呼啸的北风拍打着出租屋斑驳的窗棂,老式暖气发出断断续续的嗡鸣,也难以驱散屋内的寒意。林峰和李雅缩在狭小的书桌前,桌上堆叠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历年真题精析》几乎挡住了大半张桌子,台灯昏黄的光晕下,密密麻麻的笔记与各色荧光标记,诉说着这场备考之战的艰辛与执着。
执业医师资格证,是每一位医学生从医路上的关键门槛,也是他们迈向独立行医的必经之路。贵都医学院虽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但面对这场涵盖临床、基础、人文等多学科,通过率常年在30%左右徘徊的考试,林峰和李雅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了全心备考,他们再次搬离医院宿舍,选择了这间熟悉又简陋的出租屋,开启了一段与时间赛跑的征程。
每天清晨五点,闹钟准时响起。李雅总是先轻手轻脚地爬起来,生怕吵醒还在熟睡的林峰。她裹着厚厚的棉衣,蹑手蹑脚地走到书桌前,打开台灯,翻开《生理学》笔记,一边小声背诵着神经传导的机制,一边用红笔反复勾画重点。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只有远处零星的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与屋内的灯光遥相呼应。
半小时后,林峰也挣扎着从简易折叠床上坐起。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强撑着走到狭小的厨房,煮上一壶浓浓的黑咖啡。咖啡的香气渐渐弥漫开来,驱散了几分困意。两人简单洗漱后,便各自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整个出租屋安静得只能听见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他们制定了严格到近乎苛刻的学习计划。上午专注于临床科目,如内外妇儿,通过观看网课视频,结合教材梳理知识点;下午则留给基础医学,像解剖学、病理学等,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晚上的时间,他们会用来做真题模拟,检验一天的学习成果。每一道错题,都被他们详细记录在错题本上,分析错误原因,标注相关考点。
出租屋的生活简单而枯燥。早餐是速溶麦片配面包,午餐和晚餐常常是超市买来的速冻水饺或泡面。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很少出门,生活用品也大多选择网购。有时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就随便塞两口饼干充饥。原本就狭小的房间,堆满了各种复习资料,连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碰倒了堆叠的书本。
备考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复习的深入,知识点的庞杂和难度让他们倍感压力。尤其是临床综合部分,病例分析题常常让人无从下手。有一次,李雅在做一套模拟题时,面对一道复杂的内科病例,连续三次都选错了诊断方向。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她的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为什么这么努力还是不行,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当医生……”
林峰连忙放下手中的书,走到她身边,轻轻抱住她:“别灰心,这只是模拟考试,暴露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你看,我们一起把这道题拆解开来分析。”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起了思维导图,从患者的症状、体征,到各项检查结果,一步步推导可能的诊断。在他的耐心讲解下,李雅渐渐理清了思路,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深夜,当整座城市都陷入沉睡,出租屋的灯光却依旧亮着。林峰和李雅常常学习到凌晨两三点,实在困得不行了,就趴在桌上小憩一会儿,醒来后继续奋战。为了提神,他们准备了清凉油、薄荷糖,甚至用冷水洗脸。有时李雅困得睁不开眼,林峰就给她讲一些医学趣闻,或是分享他们在实习中遇到的病例,让她在轻松的氛围中保持清醒。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彼此的陪伴和鼓励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他们会互相抽查知识点,用问答的方式加深记忆;也会在学习疲惫时,分享彼此的梦想,憧憬未来成为优秀医生的样子。林峰常说:“等我们拿到资格证,一定要去山顶看一次日出,庆祝我们的胜利。”李雅则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考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的压力也达到了顶点。开始进行全真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答题,涂答题卡,甚至模拟考场的紧张氛围。每一次模拟成绩的波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但他们也在一次次的模拟中,逐渐调整心态,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
终于,考试的那一天来临。清晨,林峰和李雅穿上整洁的衣服,互相整理着衣领,眼神中既有紧张,也有坚定。“加油,我们一定可以的!”两人击掌为对方打气,然后踏入了寒风中。考场外,他们遇到了许多曾经的同学,彼此交换着鼓励的眼神,共同走向这场人生的重要战役。
考试结束的那一刻,走出考场的林峰和李雅相视而笑。虽然不知道结果如何,但他们知道,自己己经竭尽全力。在这间小小的出租屋里,他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流过汗水,也掉过眼泪,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从医的信念。无论最终成绩如何,这段为梦想拼搏的时光,都将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医学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