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章 开课的第一天

晨光微露,黔都医专的校园在薄雾中渐渐苏醒。怀揣着对医学的向往与憧憬,我和李雅,两位初入黔都医专的新生,迎来了在这所校园的第一天课程。这一天,注定会在我们的人生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前一晚,我们几乎都没怎么睡好,兴奋与紧张交织。李雅翻来覆去,一会儿担心自己会在课堂上出洋相,一会儿又对即将开始的课程充满期待;我也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象着老师的模样、同学的性格,还有那些从未接触过的医学知识。好不容易熬到天色渐亮,我们迫不及待地起床,精心挑选了舒适又得体的衣服,简单洗漱后,便匆匆赶往食堂。

食堂里飘着的香气,各种早餐琳琅满目。我们挑选了热气腾腾的包子和香甜的豆浆,坐在窗边的位置。看着周围来来往往同样朝气蓬勃的新同学,听着此起彼伏的谈笑声,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李雅一边咬着包子,一边兴奋地说:“真不敢相信,我们真的成为医学生了,以后就要在这里开启我们的医学之旅啦!”我笑着点头,内心满是期待。

吃完早餐,我们拿着课程表,在校园里寻找第一堂课的教室。黔南医专的校园虽然不算特别大,但对于初次踏入的我们来说,就像一座迷宫。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各种建筑错落有致,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儿竞相开放。我们在校园里穿梭,不时向路过的学长学姐问路。在寻找教室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校园里的小花园,那里有潺潺的流水和造型别致的假山,宛如一个世外桃源,为紧张的学习氛围增添了一抹宁静与惬意。

终于,在一番波折后,我们找到了教室。教室里己经来了不少同学,大家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我们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窗外的景色,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不一会儿,一位面容和蔼、气质儒雅的老师走进了教室。他就是我们今天第一堂课的老师——王教授,教人体解剖学。王教授微笑着环视教室一周,然后开始了他的自我介绍。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言语中透露出对医学教育的热爱和对我们这些新生的期待。

王教授并没有首接开始讲课,而是先和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从医和教学经历。他讲述了自己在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如何通过精湛的医术挽救一个个生命;也讲述了在教学过程中,看着学生们从懵懂无知到成长为优秀医生的欣慰与自豪。他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对医学这个神圣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像王教授一样优秀的医生。

随后,王教授开始正式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他借助精美的PPT和详细的模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那些原本在书本上枯燥的文字,在王教授的讲解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他一边讲解,一边时不时地提问,引导我们思考。李雅听得十分认真,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重点内容;我也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当王教授讲到一些复杂的解剖结构时,还会走到我们中间,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我们理解。在他的讲解下,人体仿佛变成了一个奇妙的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课间休息时,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交流着刚才课堂上的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和李雅也兴奋地讨论着,我们惊叹于人体结构的精妙,也为自己即将深入学习这些知识而感到兴奋。这时,旁边的一位同学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他叫张明,也是和我们一样刚踏入黔都医专的新生。我们三人很快就聊得热火朝天,从对医学的热爱,到对未来的规划,无话不谈。张明还分享了他在高中时参加生物竞赛的有趣经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短暂的课间休息结束后,王教授继续上课。这一次,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些真实的人体解剖图片和视频。看着那些画面,我和李雅既感到震撼,又有一丝紧张。王教授严肃地告诉我们,作为医学生,必须要克服对这些画面的恐惧,因为只有熟悉人体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未来的从医道路上准确诊断病情、实施治疗。他的话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课堂上,王教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我们三人一组,围绕着人体消化系统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李雅思维敏捷,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张明知识储备丰富,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我们解答疑惑;我也在讨论中不断思考,逐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次小组讨论,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知不觉,第一堂课结束了。我们意犹未尽地走出教室,还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李雅感慨道:“这堂课太有意思了,我感觉自己一下子对医学更感兴趣了。”张明也点头表示赞同,说:“是啊,王教授讲得太好了,我觉得我找到了学习的动力。”我们一边说着,一边走向下一个教室,准备迎接下一堂课。

第二堂课是生理学,由年轻漂亮的刘老师授课。刘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王教授截然不同,她充满活力,语言风趣幽默。她用一个个生动的生活实例,将复杂的生理学原理讲解得通俗易懂。比如,她把心脏比喻成一个强大的“水泵”,为全身输送血液;把神经传导比作是传递信息的“快递员”,让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知识点。

在课堂上,刘老师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同学们上台进行模拟实验。我和李雅都跃跃欲试,积极举手参与。李雅有幸被选中,她走上讲台,按照刘老师的指导,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模拟神经反射实验。虽然过程中有些紧张,但她还是顺利完成了实验,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加首观地理解了生理学的原理,也感受到了实践的乐趣。

时间过得飞快,上午的课程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们和张明一起去食堂吃午饭,一路上,大家还在讨论着上午的课程内容。食堂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我们点了各自喜欢的饭菜,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张明分享了他对未来医学学习的一些想法,他希望能够在临床医学方面深入研究,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李雅则对医学影像技术很感兴趣,她说希望能够通过先进的影像设备,为患者准确诊断病情;我也表达了自己对医学的热爱,希望能够全面发展,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午的课程是医学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授课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陈教授。陈教授一进教室,就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

陈教授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医学学的重要性。他讲述了医生在面对患者隐私保护、医患关系处理、医疗资源分配等问题时应该遵循的原则。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未来的从医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必须要坚守道德底线,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

在课堂上,陈教授还组织我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辩论的主题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救治重症患者还是轻症患者”。我和李雅分别站在了不同的立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我认为应该优先救治重症患者,因为他们的生命更加危急,需要及时的治疗;而李雅则认为轻症患者也不能忽视,他们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可能会加重,而且从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来看,救治轻症患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辩论中,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对医学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天的课程结束了,我和李雅拖着疲惫但充实的身体回到宿舍。坐在床上,我们回顾着这一天的经历,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天,我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结识了新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医学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念。

李雅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说:“今天真是太充实了,虽然有点累,但我觉得特别值得。我越来越喜欢黔南医专了,也越来越期待以后的学习生活了。”我笑着说:“是啊,我也有同样的感觉。我相信,在黔南医专,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优秀的医生。”

窗外,夜幕降临,黔都医专的校园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梦乡,期待着明天更加精彩的学习生活。在黔都医专的第一天,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回忆,激励着我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去探索未知,去拯救生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