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位老者缓缓站起身来,说道:“族长,我信你,也信旭辉和轩哥儿。我家那小子,从小就皮实,就让他跟着旭辉练武。咱们颜氏一族,也该出些有本事的人了。”
有了老者带头,其他当家人也纷纷表态。有的愿意让孩子练武,有的表示愿意跟着颜旭轩做生意,气氛渐渐热烈起来。
族长见状,欣慰地笑了,“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支持,那咱们就说定了。愿意让孩子练武的,等会儿把名字报给我孙子,想跟着轩哥儿做生意的,也记个名。咱们颜氏一族,要一起努力,创造个好未来!”
这时,颜老头站出来道:“我们家老西考上了院案首,明天家里办一天的流水席,我就不挨家挨户的去请了,你们自己自觉的过来帮忙哈。”颜老头一脸笑意。
大家伙也笑着应承下来,“村长,放心,不用你来叫我们自己都会去的,有好酒好肉吃我们跑得比兔子还快。”
祠堂里一阵笑声,族长笑道:“明天辰时祭祖,大家伙可别忘了,家里的男丁都要来啊。”
“知道了,保证准时到场。”一个汉子接话道。
第二天,天色未明,桃花村便被一层淡淡的雾气所笼罩,仿佛给这个宁静的村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颜氏一族的祠堂前,早己忙碌起来。
为了今日的祭祖仪式,颜家众人昨日便开始精心筹备,各项事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村里的女眷们天不亮就起身,来到晒场前忙碌。
她们将新鲜采摘的蔬果仔细清洗、精心摆盘。
还有各种制作精美的糕点,层层叠叠,散发着的香气。
晒场的另一头,男人们则在宰杀牲畜。
一头肥壮的猪、羊被清洗干净,放置在特制的木架上。
这些牲畜都是颜家从县里买来的,本来族里出钱,颜老头拒绝了,膘肥体壮,以此表达对祖宗最诚挚的敬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颜氏一族满三岁以上的男丁们纷纷朝着祠堂赶来。
总共八十六户人家,汇聚在一起,足足六百多人,将祠堂前的空地挤得满满当当。
大家身着整洁的衣物,神色庄重,彰显着对祖宗的敬重。
辰时一到,阳光穿透薄雾,洒在祠堂的屋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族长缓缓走上祭台,他的脸上带着严肃而虔诚的神情,手中捧着一本古老的族谱,这族谱承载着颜氏一族的兴衰荣辱,是家族传承的象征。
“今日,我颜氏一族齐聚于此,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族长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祠堂前回荡。
“吾族颜旭鸣,勤奋苦读,不负众望,考中院案首。此乃家族之荣耀,祖宗之庇佑。”
话音刚落,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一张巨大的供桌,缓缓走到祭台前。
供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祭品。
除了刚刚准备好的蔬果、还有一早从县城买来的整只烤乳猪,还有一壶壶香醇的美酒。
在供桌的中央,摆放着一只精致的香炉。
香炉中插着三根粗壮的香,香烟袅袅升起,萦绕在祭台周围,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香是特制的檀香,香味浓郁而不刺鼻,祭品摆放完毕,族长率先点燃香烛,深深地向祖宗牌位鞠躬。
他的动作缓慢而庄重,每一个鞠躬都饱含着对祖宗的感恩与敬畏。
随后,颜老头走上前,带着颜家西兄弟,依次向祖宗牌位上香。
颜旭鸣身着崭新的衣衫,神情专注,眼中闪烁着坚定与自豪,颜旭鸣恭敬地跪在祖宗牌位前,眼中满是虔诚与坚定,低声说道:“列祖列宗在上,孙旭鸣幸蒙庇佑,考中院案首。
定不负家族期望,勤勉奋进,光大门楣,以报祖宗恩德。
愿祖宗护佑颜氏一族,世代昌盛。”
上香完毕,族中德高望重的老者们开始诵读祭文。
祭文洋洋洒洒,详细地讲述了颜氏一族的起源、发展以及历代祖先的功绩。“吾颜氏一族,自[起源地]迁徙至此,历经风雨,传承数代。
祖先们披荆斩棘,开垦农田,繁衍子孙,为家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有颜氏旭鸣,聪慧勤勉,于科举中崭露头角,考中院案首,实乃家族之幸,祖宗之荣光。
愿祖宗庇佑吾族,人才辈出,繁荣昌盛……”老者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一字一句,仿佛穿越时空,传达给了长眠地下的祖先们。
诵读祭文的过程中,整个祠堂前一片寂静,众人皆低头聆听,神情肃穆。
每一个人都被祭文所打动,心中涌起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但在这样庄重的氛围下,也乖巧地站在一旁,不敢出声。
祭文诵读完毕,族长再次走上前,带领众人行三跪九叩大礼。
六百多人整齐划一地跪下,向祖宗牌位磕头。
一时间,祠堂前响起了一阵整齐的磕头声,场面宏大而震撼。
这一跪,是对祖先的感恩,这一叩,是对家族传承的承诺。
大礼行完,众人起身。
此时,阳光己经洒满了整个祠堂前的空地。
族长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目光中充满了欣慰与期望。“今日,我们颜氏一族因为旭鸣的成就而荣耀。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以旭鸣为榜样,勤奋努力,为家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铭记祖宗的教诲,传承家族的美德,让颜氏一族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繁荣昌盛。”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随后,大家有序地进入祠堂,瞻仰祖宗牌位。
祠堂内,墙壁上挂满了历代祖先的画像,他们的眼神仿佛在注视着子孙后代,给予他们力量和鼓励。
颜氏子孙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一瞻仰祖先的容颜,默默许下心愿,希望祖宗能继续庇佑家族。
祭祖仪式结束后,颜家开始准备今日的流水席,今日不光是村里人,今日县令和衙门的人也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