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3章 太平县的案子,怎么都这么小?

【这小子。】

【原来是这样?】

见到苏泓如此刁钻的断案手法。

老朱心中略微一惊。

他是没有想到,苏泓拷打牛皮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竟然这样轻松,就把这桩案子这样解决掉。

【这事应该从他看牛皮的时候,就想出了对策。】

【好敏锐的观察力!】

【咱是从一开始就错怪他了啊!】

他心中很是夸赞了几句。

不过他刚刚的态度算是在表达不满。

这下事情反转,脸上还是多少有点挂不住的……

“雕虫小技而已……”

“不是正道。”

老朱在嘴硬,让自己的表情不发生什么变化。

看着他这样。

身旁俩人也就没有说什么。

再给他惹急眼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时候,苏泓也是再度开口了。

“盐脚子常年运盐。”

“这毛皮又是铺在车上的。”

“这种较大的毛皮,洗起来很繁琐复杂,洗不好的话还会对其造成损伤。”

“积年累月下来的使用,难免会有一些盐粒落在上面。”

他解释起来。

让场上一些还不太明白情况的民众,也是知道了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瘦小客商已经知道,自己再狡辩下去也没有意义。

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

跟盐脚子说的差不多。

“来人啊。”

“重打十大板,压下去,听从发落。”

苏泓丢出一块灵签。

“大人,饶命啊!”

瘦小客商连连哭喊。

知道自己这小身板。

被十大板打下去,估计得是躺个几天才行了。

“大人英明啊!”

盐脚子也是佩服不已。

同时也有些羞愧。

自己刚刚可是在心里面,把这狗官的祖宗十八辈都骂完了。

没想到完全误会!

“我还以为是盐脚子犯事了,这瘦小客商怎么敢的啊?”

“就说人不可貌相,盐脚子满脸横肉,竟然是被欺负的这个!

“可能是这奸商在太平县呆了一段时间,知道盐脚子第一次来太平县,所以好欺负一些吧!”

下面的人们在热切的讨论。

这个案子也算是了结。

随后的话,又是进入到比较无聊的环节。

大多数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苏泓断了俩稍微大的。

剩下的,就是交给一旁的县丞他们去处理。

“苏县令。”

“晌午到了。”

一旁的师爷走了过来,朝着苏泓说了两句话。

这顿时就让原本打着哈欠的苏泓。

直接就精神起来。

待审完下一个案子。

就拍了一下惊堂木。

“行了。”

“上午就到这里。”

“剩下的下午再继续!”

这一下。

又是让老朱刚刚才平复下来的心情,又是有些起伏。

“这小子!”

“才上衙多久就要放衙?”

“好像是一个半时辰……”朱标在一旁回答。

“上衙晚就算了,放衙还这么早!”老朱气的吹胡子瞪眼。

还想要进去跟苏泓理论一番。

不过他很快就是没地方发牢骚了。

因为衙役已经把大门给关上。

别人都散了。

只留下他们仨在这里干瞪眼。

“行了爹。”

“他这个效率很快。”

“估计不仅今天的事情能处理完,这两天积攒下来的都能够一天清空。”

“早点放衙也是正常的。”朱标在一旁开口。

算是给了他个台阶下。

“哼。”

“就算早点处理完了,也不应该如此怠慢!”

老朱得了台阶也就下了。

在这个时候,苏泓已经换完衣服来到这里。

他在堂上的时候,早就是看见这仨人。

只不过当时不方便打招呼。

所以是选择在此时出来。

“呦。”

“你们仨又来了?”

“怎么说?在我这吃饭吧?”

“别了。”看见苏泓出来,老朱的脸色顿时就板上几分。

“你这县衙重地,我们平头老百姓没事的时候可不敢进去。”

“随便找个地方吃就行了。”

老朱说完,就独自的背手走过去。

留下很是纳闷的苏泓。

怎么回事?

这老头咋跟六月的天气一样,说变脸就变脸?

自己这是哪儿又招惹到他了?

还什么县衙重地……

昨天你不是还进去过么?

苏泓很是不明所以。

不过也就不多想。

毕竟他知道,这老头脾气古怪的很,跟常人可不太一样。

……

朱标跟着老朱走的时候,打了几个歉意的手势。

随后仨人就是去往一旁,找了个饭馆坐下。

在吃了几筷子后。

朱标开口说话了。

“爹,徐叔。”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

“说。”

“今天在这太平县里面看到苏小兄弟审案。”

“大多数都是一些小事,没有重一些的案子?。”

“县令每天主要都是忙这个?”

朱标一脸疑惑。

他对于县令断案这一块,还是比较陌生的。

没亲自看过。

只是从一些书籍之中,了解过一些历朝历代地方官员断案的故事。

尤其是像狄仁杰、宋慈、包拯什么的。

可以当故事看,脍炙人口。

但苏泓这一天下来,值得称道的案子其实也就这牛皮纠纷一桩。

剩下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跟书里面的完全不符啊。

“你一说我也发现不对劲。”

“一个几万户的县城,不说一些恶性事件。”

“至少打架斗殴,争取利益,以及农村争地、争水之类的事情是少不了的。”

“这太平县怎么都没有?”

“要是一天也就算了,听你们的意思,这还是前两天的没处理,攒到今天来了。”

“怎么都是小事居多?”

徐达也是提出自己疑问。

“我感觉,可能是跟发展有关。”

“发展的好,民众的素质就会高一些。”

老朱捻了捻胡须说道:“所谓什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都是建立在当地比较富裕的基础上。”

“要是穷的连饭都吃不起,要饿死了。”

“那也就管不了什么卫生,管不了什么素质了,首要先吃饱饭再说。”

“你们看看这太平县总体的风气,能够从方方面面之中体现出来。”

老朱转头看向饭馆门外。

“虽然外面人数不少,还有点喧闹。”

“但能够看得出来,大多数人脸上都是洋溢着笑容。”

“没有忙于生计的疲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