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37章 穿孔带编程控制器

“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上面己经同意了自动化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组建离心机级联小组的事情,也确定了下来,之后你可以去清大找章教授聊聊。”。

闻言这也是让李枭一喜,笑着道:“那我这就去清大,这件事早落地早好。”。

“着什么急,我给你打个电话问问,看看现在章教授在没在,别到时候白跑一趟。”,黄部长也是道。

说着就拿起了电话打了过去,这几天他也感觉心情不错,各种项目的落地,离心机进展的顺利,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电话很快就被接通了,说了两句黄部长就放下了电话对着李枭道:“你现在去吧!罗教授正好在清大。”。

“那部长我就先走了。”。

出了一机部,李枭首接坐车就去了清大,清大他也不陌生,上学的时候没少往这边跑,首接就来到了办公区。

“刘老师。”,刚好看到认识的一位老师,李枭连忙打招呼问道。

看到李枭那人也有些意外:“这可好久没看到你了,我记得你早就毕业了吧!今天这是找谁来了?”。

“对,毕业了,我找章教授,刘老师你知道章教授在那个办公室吗?”。

“章教授?哪位章教授?”,听到这个名字,这让刘老师有些疑惑。

想了想李枭道:“不是机械工程的教授,是前几天新调过来的,好像要教自动化方面的东西。”。

“你说那位教授啊!”,有了更具体的信息,刘老师一下子就感应过来了:“他就在二楼最东边那间,你这是也要研究自动化?”。

“我不研究,就是有些问题想请教一下章教授,那刘老师我就先过去了。”。

“那你快去吧!我也去上课。”。

告别了刘老师上到二楼,来到东边最后一个办公室,李枭敲了敲门,在听到里面传来声音后,他这才推门进去。

看到是李枭,章教授立马热情道:“来来快坐,我刚泡的茶,上好的茉莉花,来点。”。

“那就来点。”,李枭也不客气道,坐在了办公桌前面的椅子上。

章教授一边倒茶还是一边道:“黄部长和我说了你的想法,我感觉可以试一试,正好也能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还有小枭你对计算机+机床的组合怎么看?上次我听黄部长说,你不太看好”。

闻言李枭点了点头道:“章教授我也不瞒你,计算机+机床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它可以通过设备替代人工,降低对熟练工人的依赖,从而减少错误,提高精准度等等,好处有很多。

特别像是钢铁、机械等一些生产流程复杂的项目,如果只依赖人工操作,那么将很难满足大规模、高精度生产需求,所以机械自动化是必须的。

但以目前我们国家的工业水平来讲,马上达到国外的水平很难,先不要急着把机床和计算机结合,现在的计算机我认为没有达到控制机床的水平,就算勉强能达到,但整体下来的造价也很高。”。

对于这方面,李枭是有发言权的,他制造过机床,制造过计算机,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

“那你的想法是?”,闻言章教授也点了点头问道,这个问题自了解过计算机后,他就考虑过,也是认为现在就把计算机和机床结合起来,难度有些大,甚至结合的效果,还不如现在主流的自动化。

对此李枭这几天也查了不少信息,首接就道:“我认为要从电子化控制下手,我们可以通过电磁继电器组合实现简单逻辑,

不过我们首先要制造出自己的高精度传感器来,像是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移/位置传感器、速度/加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这些都很重要,

之后我们再配上继电器控制柜,或者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能够初步实现自动化,不过我的建议是在穿孔带编程控制器上下功夫。”。

所谓的继电器控制柜,简单来讲就是一个电磁开关,给它的小线圈通一点电,就会产生磁力,从而就能吸合金属片,来接通或断开另一个大电流的电路,这样就能控制启停。

只要将几十甚至上百个继电器,一起装进一个大铁柜,然后在用铜线按特定逻辑连接起来,之后只要当传感器传来信号时,继电器就会发生反应,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利用连锁反应来控制机器动作。

虽然这种设计在后世己经被淘汰了。

但在这年代却算得上是工厂的“机械大脑”,电机启停控制、流水线节奏管理、安全保护、定时操作都需要靠它。

可以说如果没有计算机的话,继电器柜就是一种可“自动化逻辑”的设备,也算得上是自动化的1.0版,其自动化的逻辑很简单。

至于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是属于早期的控制技术了。

章教授也了解过穿孔带编程控制器,他也是觉得穿孔带编程控制器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不过想要制造出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就没那么容易了。

其原理就是将操作指令转化为物理孔洞阵列,然后通过光电、机械扫描实现设备控制,

虽然原理简单,但要真说起来想要制造出来可没那么容易。

首先就是指令编码,就是在纸带或者金属带上打孔利用孔洞与无孔,的排列组合表示二进制指令,这样一来竟能控制机器,就比如某个孔洞对应的是机床X轴移动10mm,

当光源照射穿孔带,另一侧的光电传感器根据透光状态,就会生成电信号,然后生成的脉冲信号就能驱动继电器或电磁阀,然后就能控制设备动作。

一套流程下来就是传感器反馈通过穿孔带指令匹配,然后执行机构动作,如此形成工作循环。

但其实这种设计难点是很多的。

首先就是材料工艺瓶颈,这个年代主流纸带采用的都是浸蜡纸带,但这种纸带蜡层它不均匀,就很容易导致局部脆化,到时候就容易引发卡顿的现象。

如果是金属带的话成本就太高了,并且冲孔刀具容易磨损,单批次生产后精度即下降。

这还不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机电同步的难题,要知道指令下达是需要时间的。

就比如指令在驱动动液压伺服阀的时候,阀芯响应可能需要30ms,但扫描头读取下一指令仅需10ms,这样一来时序就会失配,从而造成动作堆积,导致加工超差。

此外穿孔带编程控制器,其中有很多缺陷。

像是如果要修改的时候,就需要重新制作穿孔带,而像是条汽车生产线程序的变更,就需工程师至少用3天的时间来打孔验证,十分麻烦。

其次就是工厂油污易堵塞孔洞,如果不及时发现,就很容易产生故障,并且没有办法在在震动环境下稳定工作。

最后就是数据容量的不足,单条穿孔带最大长度2米,仅存储约500条指令,如果太复杂的就需要人为手动更换。

当然这些是李枭眼中的不足,毕竟他是拿后世眼光看的,这在这个年代算得上是国际前沿的科技。

而听着李枭提出来的一些建议,也是让章教授越来越激动,主要是李枭的那些建议,太有可实施性了,很可能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