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
“娘,你们回来啦。”
“嗯。”
“柱哥,我给你炖了梨汤,赶紧喝了暖暖身子吧。”
看着徐婉莹手里的瓷碗,何雨柱稍感意外,这丫头,最近真是越来越懂事了,不枉这段日子的“悉心栽培”啊!
“呵呵,辛苦咱们婉莹了。”
“嘻嘻,柱哥喜欢就好。”
“哟。”章静初故意揶揄道,“真是有了男人忘了娘啊,我刚才也在雪地里站了半个钟头呢。”
“娘,当然有您的呀,我给您盛去!”
看着徐婉莹杨柳般的背影,何雨柱咧嘴一笑,然后转而说道:“伯母,您坐,我跟您说点事。”
“好。”
其实何雨柱想说的不是别的,正是自己的户口问题。
这也是刚才听到贾东旭要结婚的时候想到的,秦淮茹是农村户口,现在因为有优惠,所以她一首没迁户口。
但是后来,贾东旭离世,正策也有了变动,全是农村户口的贾家瞬间一落千丈!
何雨柱是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因此,必须尽早把户口迁到城里来。
至于为什么着急?
那是因为要现在迁户口,条件还算宽允,只要身份资料明朗、无劣迹且有正规理由,大部分都能成功。
但是从今年也就是五三年年中开始,上面就将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方针,包括粮食计划收购方案、粮食计划供应方案。
到时候,农村户口跟城镇户口的天平就会悄然发生偏移。
当然,在这个消息闭塞的年代,寻常人家是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也很难读懂这些消息的深层含义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
首到五五年,粮票铺天盖地地涌入社会,城里的粮食开始挨家挨户按户口定量,那时候,像秦淮茹这种贪小便宜的农村户口可就彻底遭殃了!
她苦了几十年,期间无数次尝试迁户口,可仍旧没能成功,足以说明难度之大。
因此,迁户口这件事是越早越好。
“当然好啊!”章静初听后喜笑颜开,“咱现在也不缺那点补给粮,你把户口迁到城里,以后找工作都方便的多!”
不得不说,章静初的确是一位有眼界的女人。
要放贾张氏、秦淮茹那种鼠目寸光的女人身上,肯定是打死不愿意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去着眼未来的。
“那好,我准备一下过两天就回趟老家,找村委会开介绍信跟证明。”
“嗯。”章静初点点头,然后突然想到了什么,脸上不由露出了些许的担忧,“柱子,你回老家是不是会碰到你的哥哥跟嫂子?”
“应该吧。”
“那...要不我陪你去吧,你年纪小,有些人情世故怕是不会应对。”
“没事的伯母,我跟他们己经彻底分了家,以后不在一个户口本上就更没什么关系了。”
对于所谓的“哥嫂”,何雨柱的想法是: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
如果能相安无事,那也无妨,可对方但凡还想像以前那样欺压自己,那就不好意思了。
此何雨柱非彼何雨柱也!
既然决定回老家,那就得搞辆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