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省新任省长李达康同志,汉东省常委会上强烈推荐了孙连成同志。
理由十分充分:“京州市的GDP在丁义珍出逃后,孙连成同志临危受命。
安抚住了两百八十亿元的投资,整个光明湖项目上百个投资商,无一撤资跑路的。
跟汉东省几年前发生在林城市的林副市长落马之后,开发区的投资高一下子就跑光了,形成鲜明对比。
充分证明了孙连成同志搞经济建设的能力。
孙连成同志在沙书记来到汉东之前的十几年里,一直在处级干部位置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只管埋头工作,从不伸手要官,这样勤劳肯干的老实干部,完全符合沙书记提倡的实干型干部。
京州是汉东省省会,正需要这样一位有能力,肯实干的市委书记为全省起一个模范带头作用。”
当上省长的李达康,终于在丁义珍出逃后的打击中站起来了,再一次展现了他强势的一面。
推荐孙连成上京州市市委书记这件事情上,比起去年高育良推荐祁同伟进部还要强硬得多。
他用了沙瑞金提拔易学习时候的讲话来评价孙连成,这一点所有人都无从反驳:易学习在正处位置上耽误了二十三年,孙连成也在正处位置上耽误了十多年。
易学习在吕州搞环保把赵家的美食城拆了,孙连成保住了光明湖项目的顺利推进,从这一点来说,孙连成在搞经济这方面,能力确实要强一些。
至于陈清泉的履历和能力,跟这两个竞争者对比就要差太多了。
原本力推陈清泉的高育良书记,明显感觉到了压力。
沙瑞金终于明白易学习对李达康的评价了:他当县长的时候,县里就是县长说了算;他当书记的时候,就是书记说了算。
刚刚好:沙瑞金以前也是这样的,他想做的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
今天他想推易学习同志担任京州市市委书记!受到了李达康省长的正面阻击。
这种情况下,沙瑞金书记提议暂时休会。
高育良书记想要推的陈清泉院长,在三个竞争者中,算是最无力的一个。
常委会休会的时候,高书记接到了一个电话,口中说着:“好!”
脸上没有神情没有半点波动。
休会一会儿,常委会再次开会的时候,沙书记提出:“我们的原则一贯是民主集中!
既然三位同志都这么优秀!我们实行无记名投票!票数超过一半的同志担任京州市市委书记!”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通过!
统计结果让沙书记目瞪口呆:“一共十五票,竟然有八票是投给孙连成的!易学习得到了四票,陈清泉得到了三票。”
所有人都在猜测会场上的这些人,各自都是投了谁的票。
沙书记尽管对这个投票结果不满意,还是不得不宣布:“京州市市委书记由孙连成同志担任 !”
这是沙书记到汉东省来,第一次没有把自已的意志贯彻下去。
回到办公室的沙书记十分愤怒,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人在支持李达康?”
田书记明白沙书记的愤怒,他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在支持李达康?
这么多年沙书记还是第一次想要办的事情没有办成。
田书记提醒道:“沙书记!易市长这次没有能够提拔到京州市来,那就让他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到林城市去吧!”
愤怒之后沙瑞金也平息下来:“林城这个地方,上到市长、市委书记、副市长,下到乡里干部都腐败掉了。
让易学习过去,正好彻底转变一下全市的风气,这次我要先跟育良同志通个气了。”
彻底扭转一个地级市的政治面貌,对易学习今后的提拔来说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政治资本。
作为老运动员的沙书记不是一个输不起的人,输一次后要立刻爬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高育良的汉大帮在这次投票之前接到了赵立春的电话,隐约提醒他要搞好团结,共同维护汉东省来之不易的局面。
老书记电话里没有一句提到一会儿的投票,但是高育良明白:老书记把什么话都说到了。
因此他才对祁同伟和汉大帮的几个常委通气:一部分人的票投给李达康推荐的孙连成!
不把汉大帮所有的票都投给孙连成的原因只是为了不让有人猜测得到是哪些投票给了孙连成。
就连李达康省长也不清楚:孙连成这八票到底是哪些人投的!
就这样:孙连成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面,从光明区区长,连升四级,中间跳过了区委书记,直接成为副市长、又跳过了市长,成为京州市市委书记!
这样的提拔速度,完全把他十五年耽误下来的进步,全部补回去了。
这种情况下:他感觉全身都是用不完的劲!
达康省长指到哪儿,他就打到哪儿!
高育良书记现在成了汉东省的香饽饽,沙瑞金书记找他谈话,讨论林城市市委书记的人选,提出由易学习同志去担任。
对此高书记完全支持,他也提出吕州市的市委书记可以由陈清泉同志前去担任,这一次沙书记表达了明确的支持意见 。
刚刚从沙书记办公室出来不久,达康省长又请他过去谈谈。
达康省长先是对高书记在常委会上的支持表达了感谢,随后提出:赵东来同志可以担任京州市副书记代市长!
高育良对此表达了支持,同时提出陈清泉同志可以去吕州担任市委书记。
高育良一心要把陈清泉送过去担任市委书记,主要就是让他去吕州守着,不能够让易学习留在吕州的人,继续清查他以前在吕州时候批给赵家的那些土地问题了。
李达康省长对此表示了支持态度。
正如沙瑞金书记在会上说的那样:全省的省管干部缺口一百五十多个,李达康的秘书系在前面这半年里面损失惨重,他要快速把这个缺口弥补上来。
并且他作为新上任的省长,把编制补足,这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安置这些干部,可以收编一批新生力量支持自已。
组织部长吴春林这段时间有些忙,也有些累:排名前三的大佬各有各的想法,都想把这一百五十多名省管干部任命上,尽量多地安置一些自已人。
表面上一百五十多人,位置够多:实际上安排下来,再多一百倍,都无法把有想法,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们安排完。
这中间的取舍就是一个非常需要能力的,吴春林部长现在就是一个八级和稀泥的泥瓦匠,一定要让沙书记、李省长 、高书记满意,同时还要让其余十一个常委们满意。
一次性要提拔这么多的干部,到底要怎么分配?
汉东省所有官员都把目光紧紧地盯到这上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