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王明珠不是良嫔女儿?
第一百九十九章 王明珠不是良嫔女儿?
他忍不住想到,当初姜宜笑动了胎气,谢明钊也是不足月就早产,出生时也受得像是猫儿。
他从稳婆手中接过孩子,却根本不敢抱他。
因为他太轻了,没有一点重量,在他怀中时气息微弱,哭声尖细,听得他胆战心惊。
当初大夫也曾对着谢明钊叹气,委婉劝他们放弃。
是姜宜笑强撑着,一口药一口奶将他养大,又散尽大半身家为他寻医问药,生生救回一个被预言无法长大的孩子。
来谢家的医师一开始只死马当活马医,最后却惊掉下巴,对姜宜笑敬佩不已。
怎么,怎么都是女人,陈惜惜就狠得下心?
谢允北面上越来越冷,甚至面色都有几分微微白,望着远处,心下思绪杂乱。
她怎么就忍心呢?
此事是真,那他必须想办法撇清关系,若有朝一日事发东窗,他定不能被牵扯其中。
他已经做出舍弃陈惜惜的决定。
“你回去吧,不准露出任何异样。”
谢允北看向冬儿,冷声道:“仔细伺候那孩子,不能出任何乱子,若是有事,必须第一个告诉我。”
“是,奴婢明白。”
……
眼看着两天过去,那对夫妻才缓过劲儿,终于开口要见她。
姜宜笑闻言准备了一会儿,就往公府去。
这次那女人缓过劲儿来,脸色虽白,眼里却终于恢复了一些光亮。
姜宜笑进门时,她下意识抬头,看得她心下一顿。
太像了,越看,她与陈惜惜越像。
“不知夫人姓名。”
姜宜笑颔首坐下,温柔道:“坐月子是大事,你不必起来,躺着就是。”
女人笑笑,对身侧的丈夫使了个眼神,随即道:“你先出去吧,我与姜小姐聊会儿。”
待男人离开,她才抬眼看向姜宜笑,“我叫王明珠,乃是江南女,家里做着些纺织的小生意。我父母亡故,夫君担心我触景生情,这才决定将家中生意迁往京城。却不想走到半路我才发觉有了三个月身孕。”
姜宜笑了然,顿了顿,问道:“那你几年几岁?”
王明珠抿唇,“我今年二十一岁。”
姜宜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二十一!?
年纪也对上了。
王明珠看出她此刻惊讶,微有些不好意思道:“家中人宠我,夫君也心疼我,所以我二十一才生下这孩子,谁能想到……”
“别哭!月子里绝不能哭。”姜宜笑没想到王明珠会联想到这里,顿时有些手忙脚乱,连忙拿出手中帕子递给她。
与陈惜惜不同,这王明珠是真的天真,甚至说话间都带着几分不自知的稚嫩,看她时眼神清澈,面上情绪一览无余。
姜宜笑心下感叹,安慰道:“别担心,孩子不会有事,只是你得稍稍等一些日子。”
王明珠红着眼睛点点头,“我知道的,姜小姐肯帮我,我已经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我听过姜小姐的善名,您为我得罪谢允北,已是我不敢想的恩情。”
姜宜笑看着她眼泪就要掉下来,不由得生出几分迟疑。
要是现在问……
不行,这种大事不能耽搁。
她抬眼,迟疑后问道:“容我冒昧问一句,你和我一位长辈生得很像,可否问问你的父母分别叫什么?”
王明珠诧异,解释道:“我父亲名王富贵,母亲叫梁翠玉,他们去年亡故,膝下只有我一女,若是要说别的长辈……”
她稍稍思索片刻,抿唇道:“说起来,我应当是没有别的长辈了。父亲那边的叔伯见他们只有我一个独生女,就生出吃绝户的心思,父亲母亲知道之后特别生气,直接就与他们恩断义绝。”
“母亲是农家出身,她的娘家人老实敦厚,与我们来往不算密切。难不成姜小姐要找的便是他们中的一人?”
王明珠竟然是独生女?
姜宜笑不自知地拧眉,心下微微生出几分黯然。
她很快收敛面上神情,温和对她道:“看来应该不是,只是凑巧长得有些像。”
王明珠虚弱地笑笑,“倒也是机缘。”
看她虚弱,姜宜笑不忍心再耽搁,温柔安慰道:“你好好坐月子,若是有事便告诉丫鬟,不必客气,养好身子,日后等孩子回来了,你才能陪着他。”
王明珠眼睛微红,哽咽着点点头。
出门,姜令窈不自知地叹口气。
不过一切事情还未查清,她已经遣人去江南的姜家商行查清这对夫妻的底细,得等消息来了,才能彻底让她死心。
往外走,刚离开院子,忽地有人叫住她。
“姜小姐。”
姜宜笑转头,裴云面色复杂地看着她,像是在迟疑。
不知怎么的,她的心忽地“咯噔——”一声,下意识问道:“你可是有什么话要说?”
裴云颔首,正色道:“还请姜小姐移步。”
姜宜笑一顿,随即指指不远处的一个院子道:“去那里吧。”
进门,春杏为两人倒好茶,便立在姜宜笑身侧。
“不如……不如让别人先出去?”
裴云面上是肉眼可见的紧张,甚至整个人像是紧绷着一般,紧紧抿着唇,像是陷入纠结。
姜宜笑摇摇头,“春杏算是我半个妹妹,任何事都不必瞒着她。”
裴云惊讶,随即心下稍定。
她能对自己的心腹丫鬟这么好,说明本身人品不差。
他咬咬牙,还是开口道:“敢问姜小姐所说的长辈到底是谁?”
“是一位与我友人有恩的长辈。”
裴云定定看了好一会儿,继续道:“姜小姐,明珠其实并不是王氏夫妻的亲女,她是他们收养的孩子。”
姜宜笑猛地一惊,刚生出的失望顿时被激动掩住。
她不敢置信,连忙问道:“你可否说仔细些?”
“明珠母亲是京城人,我不知道她的性命。刚刚从山林中打猎而归的王氏夫妻救下刚刚生产的明珠母亲,将她到家中照顾。”
“他们确确实实是极善良的人,明珠母亲教了王氏刺绣,之后王氏才能起家,渐渐成了镇上的富户。只是明珠母亲因为生她时遭了罪,没能活到明珠晓事就撒手人寰,临走前托孤,交代夫妻二人不必告诉明珠任何有关她的事情。”
“她只留下一个信物,说明珠若是日后走投无路,可以带着信物去京城寻顾家。”
顾家,便是太后的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