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的晨雾还未散尽,林深和阿夏己在民宿的木桌前相对而坐。桌上摊开着精心整理的资料——厚厚的相册里夹满哈尼村寨的西季风光,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文化传承项目的数据,平板电脑里存着二十多个宣传哈尼文化的视频。阿夏将刚烤好的糯米粑粑推到林深面前,手指无意识地着腕间的银镯:“准备好了吗?”
林深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母亲的视频电话。画面亮起的瞬间,他看到母亲坐在熟悉的客厅沙发上,身后墙上还挂着他大学时的照片。“小林,考虑得怎么样了?”母亲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焦急。林深握紧阿夏的手,感受到她手心传来的温度,鼓起勇气开口:“妈,我想让您看看我在这里的生活。”
他将镜头转向窗外,层层叠叠的梯田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哈尼妇女背着竹篓走在田埂上,银饰的声响清脆悦耳。“这些梯田是哈尼人数百年开垦的结晶,”林深的声音逐渐平稳,“每一块田地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带着镜头走进村寨,拍摄蘑菇房的独特构造,展示老人编织竹器的手艺,“这里的建筑、手工艺,都是活态的文化遗产。”
阿夏接过手机,有些紧张地对着镜头微笑:“阿姨好,我是阿夏。”她带着林深的母亲“云参观”刺绣工坊,指尖灵巧地穿梭在彩线间,“哈尼刺绣有十二种针法,每一种纹样都有特殊寓意。您看这个蕨类图案,象征着生命力;白鹇鸟代表忠贞...”她的讲解细致入微,眼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林深的父亲这时从画面外走过来,端着茶杯坐下:“听起来确实有意思,但长远来看,在这种小地方能有什么发展?”林深立刻调出电脑里的数据:“爸,您看,我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己经吸引了五十多万粉丝关注哈尼文化。上个月,村民们的山货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他展示着与旅游公司洽谈合作的邮件,“这是实实在在能帮助到这里的人的事业。”
阿夏接着说:“叔叔,林深教会我们用互联网传播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哈尼族的存在。他还设计了文创产品,把梯田、蘑菇房变成精美的饰品、文具。”她拿出样品,“这些在大城市很受欢迎,收入也都用来支持村寨建设了。”
谈到两人的感情,林深的声音变得温柔:“爸妈,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实和快乐。阿夏教会我敬畏自然,热爱生活。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就是把哈尼文化传承下去。”阿夏靠在他肩头,轻声说:“我知道你们担心林深,但请相信,我们会互相支持,一起面对所有困难。”
视频通话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窗外的日头己升到中天。挂断电话前,林深的母亲叹了口气:“让我们再想想吧。”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林深和阿夏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至少,父母开始愿意了解他们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林深每天都会给父母发消息,分享哈尼村寨的新鲜事:今天哪个孩子学会了刺绣,明天长街宴准备了什么美食,新拍的视频又收获了多少点赞。阿夏则亲手制作了精美的哈尼风味点心,托人寄到林深家。
一周后的傍晚,林深的手机突然响起。是父亲打来的电话:“小林,你妈和我商量了,我们想...去红河看看。”林深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抖,转头看向阿夏,眼中满是惊喜:“真的吗?太好了!我和阿夏这就准备!”
挂断电话,阿夏扑进林深怀里,声音带着哽咽:“他们愿意来了,是不是意味着...有转机?”林深紧紧抱住她,下巴抵在她发顶:“是转机,也是新的开始。我相信,只要他们亲眼看到这里的一切,看到我们的努力,一定会理解的。”
在期待与忐忑中,林深和阿夏开始为父母的到来做准备。他们重新布置民宿的房间,规划参观路线,还准备了一场特别的文化展示。红河的晚风轻拂,梯田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也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重要会面而欣喜。林深和阿夏牵着手站在田埂上,望着远方的星空,心中充满希望——沟通的桥梁一旦搭建,误解终将消散,而爱,会让一切变得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