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4章 再见王子腾(二)

这会儿听到贾珏的话,贾政没什么反应,他们三个却是眼神一变。

史鼐笑呵呵的问道:“上皇和陛下都说什么了?”

贾珏轻笑道:

“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说是等我康复之后,就着手京营节度的事情。另外也就是问了一下草原上的情况和推测罢了!”

史鼐史鼎面色不变,倒是王子腾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要说他内心是否甘愿,那自然是极为不甘的。

虽说这个职位之前就是个虚衔,放在那里没人在意。

但只要运作的好,再给自己一些时间,他就能用这个职位换取实权,而不是被架空!

他也是有些心气的人,之前是想要将京营进行一些改革与整治的!

没想到自己弄巧成拙,丢了职位不说,贾珏后来者居上,而且现在还恢复了权柄!

京营节度使这个职位有没有实权完全是天上地下!

有实权的京营节度使可以总管城外三大营一切军政,只要皇帝同意,甚至可以对三大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过程完全掌握在其手上,皇室只过问结果!

但如今......

罢了,能保住性命就实属不易了!

史鼎二人倒是没王子腾那么大的落差,毕竟他们也没对这个职位有过什么想法。

更何况,王子腾是咎由自取,也没什么好怨天尤人的。

史鼎缓缓开口道:“若是以往倒也罢了,现在怕是有些麻烦。如今的五军营仍在靖国公府沈安的手上,神机营在中立派邱烈的手上。这两人不好相与....”

“话说回来,那神机营先提督刘铭玉在辽东不幸为国捐躯,故而陛下论功行赏提拔了这位邱烈。”

剩下的一位就是幸存的三千营提督牛继宗了,加上先前提到的五军营副提督,由此侧面可足以证明此次京营的牺牲有多么惨烈。

史鼐摇了摇头,轻笑道:“倒也不会太麻烦,现在珏哥儿和太子、两位王爷遭受袭杀,接下来很多事都会很顺利,毕竟没有谁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

“如今城门封闭,到处搜查叛逆。大家都是战战兢兢的,没有人会找不自在。那等于是将小辫子递给敌人,是找死!”

“不过也要看珏哥儿什么时候能恢复了,是这两日就恢复,还是等这些事情稳定下来在恢复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袭杀的幕后之人到底是谁...

贾珏看向史鼐,心说是小看了这史家的两位了。

原著中对两人的描写不多,就是几句话的事儿。

但如今看来史鼐史鼎和很多红学家猜测的不一样,这两人绝对不是酒囊饭袋之辈。

史鼐方才说的这些,已经算是将这件事完全剖析清楚的了。

这一次封锁城门全程搜查可不是小事情,要知道这可是神京城!

因为涉及到太子和两位王爷,所以满朝文武才没有人反对。

这一次必然会有人借机将派系斗法上升到一个高度,拉开血肉磨盘的序幕。

如果贾珏现在就跳出来,必然是躲不过去这一遭的。

最后纵然是会得利,最终也会惹得更多的敌人。

贾珏刚要开口,贾政就捋着胡须皱眉道:“你说的对,到底谁是幕后黑手才是最重要的!珏哥儿刚刚回来,就有人心怀不轨,实在是该死!”

众人都抽了抽嘴角,王子腾这才硬着头皮开口。

毕竟一直当哑巴也不是个事。

“对了,珏哥儿,上皇和陛下对鞑子的态度如何?”

朝堂上谁都知道想要灭了鞑子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太上皇和雍和帝能接受付出多大代价打这场不可能灭族的大战就值得思索了。

既然知道灭不了鞑子,那么打到什么地步算完,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战争从来都是打国力,打后勤!

这里面不管是功劳还是‘利润’的可操作空间极大,也不是一人或者一个派系能吃得下的贾珏摇了摇头道:“这就不知道了,上皇和陛下只是问了我对草原上形势的看法,并未说太多。”

王子腾不语,不过倒也没有太意外。

史鼐见贾珏对王子腾的态度似乎有些不对,于是笑呵呵的转移话题说道:

“好了好了,今日过来就是为了看看珏哥儿这身体怎么样,可别伤了根本。如今见你没什么事,我们也就都放心了。”

听到史鼐这么说,高榻上的贾母也恰到好处的开口道:

“你们这些孩子也真是的,来了就说这些叫人听不懂的。都去宴堂吧,宴席也都快好了,咱们边吃边说!”

贾母发话了,众人都连忙起身。

贾珏有意无意的看向王子腾,就见王子腾也看向了自己。

不过王子腾立刻转移了目光,似乎只是无意的对视了一般.......

荣国府,后宅厨房。

整个荣国府有很多个厨房,给下人做饭和给主子做饭的自然不是一样的厨房。

像是贾母、贾赦、贾政都有自己的小厨房,每日吃的也都是这里做的,

姑娘们吃的也是小厨房,但不能像是贾母她们那般随时吃随时做。

这会儿准备宴席的是另外一个大厨房,所有厨娘都要过来。

院外,像是给贾母、贾赦、贾政她们做饭的厨娘这会儿都是掌勺的,其他的厨娘就只能打下手。

王熙凤蹙着眉督促道:

“快着点,菜都端好了,盖好了。撒了、落了灰可就不是骂你们几句了!那边的都麻利点,在去里面催一催!”

“平儿,这会儿用不到你,你去宝兄弟的院子一趟,让袭人收拾好东西,将她领到宴堂外面。”

“在准备好一架马车,待会儿珏哥儿难免喝多了,正好坐马车回去。袭人在车里等着,能照顾一下。”

平儿应了一声连忙去了,李纨轻声道:“也不必这般急吧?这宴席还没开始呢。”

王熙凤‘嗨~’了一声说道:

“这还急?要是待会儿等宝玉回去,指不定又闹呢。他这喜一会儿怒一会儿的,还是赶紧将袭人带出来才是。明儿我再让人去教坊司一趟看看有没有好的,给宝兄弟和珏哥儿采买几个。”

教坊司里面的姑娘都是官宦人家的,从小都是知书达理培养起来的,而且还有教坊司调教。

各大家族都喜欢从教坊司采买女孩儿回来做丫鬟,不过也要看运气。

毕竟教坊司也不是一直都有年轻漂亮的女孩儿,而且也不是什么女孩儿都能卖的。

李纨怔了一下,摇头道:“何必这么麻烦,家里这么多丫鬟挑几个出挑的也不难,何必去教坊司?那里的女孩儿纵然都是调教好的,心气儿也是高的很,再说也贵的很......”

王熙凤哈哈大笑了起来,打趣道:

“你这大奶奶还心疼银子?你这一年攒下的银子怕是比太太都不少了,几百两总是有的吧?还这般小气?”

李纨轻啐了一声,然后垂着眸子没有说话。

她现在宁可别人说她小气,也是要好好的攒银子的。

谁让自己夫君没了,只剩下孤儿寡母的?

别的不说,

现在就看贾政、王夫人这对公婆对她和贾兰的态度,她心里就没底。

而且她也知道,荣国府将来肯定不会落在自家孩子身上。

所以想着多攒一点银子,将来儿子贾兰出去开府也好轻松一些。

王熙凤也没意识到李纨的情绪,继续说道:

“你当我愿意这么奔波?还不是为了这两位小爷?!宝兄弟就不必说了,他那性子你也该知道的。再说自从那块通灵宝玉有了裂纹,二太太便是护的厉害。”

“我若是不给她挑两个好的,怕是二太太那边也过不去。不过也不能真的挑太好看的,要不然二太太那边也过不去,嗨,说来说去都是难办..

“再有那个侯爷你当是个好相与的?今儿看着他和老太太说的开心,应付的大太太、二太太和姨太太都高乐,可他那眼睛里却是半点笑都没有!”

“无外乎花点银子采买几个丫鬟罢了,看不看得上还两说呢。”

“再说他是个正儿八经的侯爷,以后要掌管东府的。能先卖个好儿,还是先卖个好儿吧!她也没说这银子花的也是公中的,又不是花自己的......

而且这事也只不过是张张嘴,又不用她真的出面去教坊司,直然有下人过去办了此事。

贾珏这个侯爵的身份,如今是整个贾家爵位最高的。

将来能走到哪一步不知道,那也不耽误现在将关系处理好了啊!

以后要是真需要这小侯爷帮个什么忙,也有开口的余地不是?

李纨怔怔的看着王熙凤,没想到她竟然考虑的这么多。

“凤丫头,你这心思转的真快,我都未曾想过这么多。”

王熙凤白了她一眼,虽然两人一个是大房的媳妇儿,一个是二房的媳妇儿,但是利益并不冲突。

一来李纨虽然是二房的儿媳,可如今贾珠没了,而且贾宝玉极为受宠。

二来看现在贾母的态度和对她的放权,尤其是如今二房遭受沉重打击,可见贾母将来还是会把管家大权都放回大房的。

她要考虑的只有王夫人的态度和未来贾宝玉媳妇儿是什么出身,其他的不用太过在意。

“嗨~要我说你也该考虑考虑了,兰哥儿虽然还小,可也得考虑以后不是?你既有让他习文习武的心思,不如就让兰哥儿和珏哥儿走近点。”

再加上李纨也的确是有点难捱,这么年轻就守寡了......

听王熙凤这么一说,李纨也陷入了沉思。

她是希望贾兰能走文路的,但也知道身体是本钱。

可她一个女子,如何懂得什么习武的事情?

所以一直都耽误着,只是抓紧贾兰读书的事情。

现在贾兰才六岁,却也是每日早起晚睡的读书,王熙凤看了都有些心疼.

王熙凤伸手点了点李纨的腰,李纨瞬间一个战栗,啐道:“你这凤丫头怎么老是这般的不规矩?!”

王熙凤坏笑着说道:“那我也不知道大嫂子的这腰是这般的...”

“呸!还说!

“好好好,我不说了!说正事,我方才说的你考虑考虑,珏哥儿年少有为,若是有他带着兰哥儿,将来大有益处啊!”

王熙凤说的正经,其实心里也有点自己的小算计。

“那我想想......”

李纨倒是没想那么多,点了点头说道。

王熙凤闻言翻了个白眼,无语道:“这还想什么,除了眼前这个侯爷,你还能给兰哥儿找到更好的靠山?!要我说珠哥儿和珏哥儿可是一个辈分的,让兰哥儿认他做干爹也认的!”

“呸!凤丫头你个烂了嘴的,在胡说!”

“哈哈哈,好嫂子,我不说了,快饶了我这一遭吧……”

晚宴一直吃到了十点多,贾珏出来的时候已经有些喝多了。

因为王子腾和史鼎史鼎都在,晚宴上男女分桌,而且姑娘们都离开的比较早。

后面贾政明显喝高了,频频劝酒。

这个时期的酒水已经有很多高度数的了,而且酒香醇厚,再加上出门见了风就更难受了。

贾珏也算是能喝的了,但是没想到王子腾、史鼐史鼎都是能喝的。

值得一说的是贾赦今天依旧没有出现,无外乎身体实在不舒服之的借口。

“今日劳烦二嫂了,都这个时候了,二嫂嫂辛苦。”

王熙凤指挥着两个丫鬟扶着贾珏出来,也没想到贾珏会说这么一句。

不由得一怔,心里有些暖意~

嫁过来这些时间伺候家里老的小的,每有宴席都是在一旁布菜,从未上过桌。

从来没有人说一句辛苦,体会过她的难处。

就像是今日伺候贾母吃好之后又伺候姑娘们,最后等贾母和太太、姑娘们吃完,她也不能走。

还要在一旁等着贾珏他们这一桌喝好,最后让丫鬟婆子都收拾好了才行。

别以为她不用干活就能轻巧,实则也是累的不行。

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哪里都不能错了一点,要不然可就丢了人了。

而且要一直站着,没看在荣庆堂里都是站的么?

在婆婆跟前站规矩,还要管事,还要伺候老的小的,这一天下来腿脚都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