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小友等候多时,还请恕罪。”静缘开口道。
“静缘大师说笑了,我二人受静思大师所托,这是应该的。”说着将包中静思和尚的储物袋交给静缘。
静缘看了看道:“确实是我师弟之物,不知我师弟现在身处何处,为何又派你们二人前来此处?”
叶云书道:“静思大师己经死了,让我二人给静缘大师带句话,‘秽物己灭,不负师兄所托’。”
听到这里静缘念了一句佛号悲从心来道:“师弟为人令人钦佩,本来这邪物应当是我去降伏,奈何静思他却说要以弘扬佛法为重,让我坐镇寺中,他去降伏那邪物。若是我去收服那邪物,静思他也不会...”
静缘闭上眼睛,口中默念法号,手中佛珠转动不停。
...
过了一会静缘法师张开了眼,“二位小友辛苦了,可否详细跟我说一说经过?”
叶云书将经过一一说给静缘法师,静缘法师则听说二人被夺舍的经历内心变得极为惊讶。待叶云书叙述完事情经过后,静缘法师道:“不知二位小友有何需求,若是在贫僧力所能及之内,贫僧当竭力相助。”
叶云书道:“不瞒方丈,我二人确实有事相求,我二人想要寻仙缘。”
静缘听后缓缓点头道:“二位请随我来藏经阁,那里有助二位觉醒灵根的法器。若是二位有仙缘,自会开启灵根,若是没有仙缘,你二人也可以再提一提其他的要求。”说着便起身领二人前往藏经阁。
“劳烦静缘大师了。”兄弟二人开口道。“劳烦大师为我二人解惑这灵根为何物。”叶云书又补充问道。
静缘法师开口道:“灵根乃是先天就有的,开启灵根只是让二位能够利用灵根修行,但天地有私,万物灵根也各不相同,有的人没有灵根,有的人则是万中无一的天灵根,常见的灵根便是五行灵根,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灵根,通常人类会拥有这五种灵根的一种或几种,灵根数量越少,感知天地灵气速度越快,吸收的天地灵气相对精纯,修行速度越快,反之灵根数量越多,感知天地灵气越慢,吸收的天地灵气更为驳杂,修行速度相对来说要慢上许多。还有一些变异灵根,这些灵根无一不是天地的宠儿,修行速度与普通修士乃是云泥之别。如雷灵根,冰灵根,风灵根,剑灵根。灵根虽好,若是个人飞扬跋扈,狂妄自大,修行路上夭折的也不在少数。”
“敢问大师是何灵根?”金宇开口道。
“老衲是水木土三灵根。算不上多好,但也不算太差。如今筑基圆满,但寿元将近,此生金丹机缘恐与我无缘了。”静缘法师道。
“不知这金丹,筑基是为何物?”叶云书道。
“金丹,筑基不是东西,是修行路上的一种境界划分。修仙从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真仙;再往后我便不知道了。”静缘法师道。
叶云书又道:“大师定能寻得金丹机缘成就金丹。”
静缘道:“借小友吉言了。前面就是藏经阁了,我带你们进去。”
说罢带二人进入藏经阁,来到藏经阁西层,走进一间密室中,中间立着一个五颜六色的法球。静静的悬浮在半空。
静缘道:“二位小友,这便是觉醒灵根的法器了,只需将手掌按在球上,球上光芒亮起,便是有灵根之人。白色为金、青色为木、黑色为水、赤色为火、黄色为土、紫色为雷、蓝色为冰、若是亮起灰色,则代表有灵根,但那些灵根较为奇妙非本法器能测得出来的。需要更为精妙的法宝或者金丹大能才能识别出来。二位小友你们谁先来。”
叶云书和金宇二人互相对视一眼,又同时向前迈出一步,都想先来。静缘在后面笑了笑也不语。
两人又同时开口:“云书(金宇),你先来吧。”而后两人哈哈大笑。最后还是叶云书来到法球面前,轻轻将手按了上去。只见法球中青、赤、黑,三种颜色亮起。
“恭喜叶小友觉醒木、火、水,三灵根,还算不错,仙道有望。”静缘大师开口道。
叶云书心中一喜,双手合十向静缘鞠躬道:“还要谢谢静缘法师赐我这般仙缘。”
“叶小友客气了,我刚刚说过灵根生来就有,叶小友不过是假借我寺中法器激发出来而己,不必这般客气。”静缘法师回礼道。
“该你了,金宇。”叶云书得知自己仙途有望,此刻有些激动的看向金宇。
“哈哈,小爷我肯定也是有灵根的,说不定我就是那天道宠儿。”一边说着一边走向法球,“小爷我愿拿我兄弟三十年单身换我一个天灵根。”
金宇按向法球,法球缓缓亮出赤、白两道光芒。
“恭喜金小友,火、金双灵根。仙资不凡,两种灵根相辅相成,可谓前途不可限量。”静缘法师眼中也露出羡慕之色。
“哈哈,借大师吉言,云书兄弟你也不必懊恼,以后我仙道有望肯定也会拉上兄弟一把。有我一口饭吃也少不了你一口汤喝。”金宇开心的朝叶云书拱手道。
而叶云书刚刚还沉浸在仙途有望的大梦中,此时仿佛受到大锤无情的打击,轰得一声将梦境打个稀碎。
“小爷要你罩着,小爷当年都抡大锤了,你还在拉风箱呢。”叶云书嘴硬道。
“二位小友莫要伤了和气。”静缘大师忙打着圆场道,“叶小友,虽为木、水、火、三灵根,但其中妙用也是变换无穷的。五行相生相克,若是叶小友为这水火双灵根,未必比得上这木、水、火三灵根,水火本不相容,二者生于体内,若是平衡不好,极易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而有了木灵根在其中调和,水火平衡,倒是妙不可言了。”
叶云书听了这话心里也好受了起来。金宇道:“既然我兄弟二人有了灵根,又如何修行呢?”
静缘大师道:“小友莫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小友可知此地灵气稀薄,修行极为不易。实不相瞒,就是我寺中修行之人也是极少,除去我之外,只有你们见过的静思师弟、觉远踏入修行之路。不是我寺敝帚自珍,而是此地灵气稀薄供不得人修行,我寺中修行之人采用的是一种古法修行方式。此为愿力修行,是借佛祖的香火之力修行,香火之力有限,能修行的人自然有限。我寺愿力只够两人修行到筑基期圆满,再往上便要寻找机缘以求突破。我和静思师弟的师父乃是上任住持,他在筑基圆满时观我和静思心性沉稳,决定将衣钵传于我二人,这才有了我今日的修行。二位小友若是想修行,可入我佛门,在我寺中修行。不过两位小友修行了我寺中的愿力法门,需为我院继承道统,换而言之,这百年后的住持需要从你们二人中选出。”话毕,静缘看向二人默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