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章 萧易接重任,情事引涟漪

晨雾未散时,萧易己站在自家小院门前。

竹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晴澜的侧影,她正将热粥盛进蓝边瓷碗,发间银簪在晨光里泛着暖光。

"阿易回来了。"晴澜闻声抬头,眼尾细纹里全是笑意。

她伸手摸了摸儿子额角,又去解他腰间玉佩,"祠堂寒气重,快喝碗姜茶驱驱寒。"

萧易接过茶盏,热气氤氲间,喉间突然发紧。

他想起祠堂里萧泰说的"两头担子",想起石厅内那些浸染着岁月的帛书,终于还是将铜铃掏了出来:"娘,今日族长让我保管这些。。。萧氏的秘密。"

晴澜的手顿在半空。

她盯着那枚刻着云雷纹的铜铃,指腹轻轻抚过铃身凹痕,那是道极浅的划痕,像极了二十年前某个雪夜,她替萧易挡下的那一剑。"当年你祖父也是这样,把半块虎符塞进我手心。"她突然笑了,眼角泛着水光,"他说,萧氏的骨血里,该有能扛鼎的脊梁。"

早膳后,萧易被唤去正厅。

萧泰己换了件青灰首裰,案上摆着卷边角发脆的旧绢。"坐。"他拍了拍身边木凳,指尖抚过绢上褪色的字迹,"你可知萧氏先祖萧烈为何能封镇北将军,却终其一生未得侯爵?"

萧易摇头。

他记得族史里说萧烈将军曾率三千骑兵破匈奴十万,是大楚开国最亮的将星。

"因为有人在金銮殿上参了一本。"萧泰展开绢帛,上面赫然是份被撕去半角的奏疏,"说我萧氏世代武夫,不通文墨,若封侯爵,恐成笑谈。"他的声音突然发沉,"烈祖跪在金銮殿外三日,膝盖浸在雪里,最后只得了句'武夫亦可通文'的批注。"

萧易喉结滚动。

他想起石厅里那卷《论语》帛书,想起萧玄老祖在兵法旁批注的"文可定国",终于明白为何族祠要将兵书与经史同放。

"所以你要学的,不只是拳脚上的功夫。"萧泰将绢帛推到他面前,"明日起,去书阁读《左氏春秋》,去演武场跟山大叔练'破云手'。

等你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能在十招内接住山大叔的连环掌,"他突然笑了,眼里有光,"那时我再问你,可愿替萧氏圆了这跨了三代的封侯梦?"

三日后的清晨,书阁窗纸被露水洇湿。

萧易揉了揉发酸的后颈,望着案上堆成小山的典籍,《六韬》批注旁是《孟子》摘抄,《吴子兵法》边角夹着《礼记》残页。

门轴轻响时,他以为是送茶的小斯,抬头却见萧泰抱着个裹着红布的木匣。

"读得如何?"萧泰将木匣放在案上,匣身雕着的麒麟纹路己被摸得发亮。

"《司马法》里说'国虽大,好战必亡',可《商君书》又讲'以战去战'。"萧易放下狼毫,"孙老祖在《虚实篇》旁批了句'文心可化兵戈',我好像。。。有点懂了。"

萧泰的眉梢动了动。

他打开木匣,里面躺着半枚锈迹斑斑的虎符,和一卷用麻线缠着的血书。"这是你曾祖父的东西。"他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当年他护着族中典籍突围,被乱箭射穿胸口时,还把书塞进了我怀里。"

血书展开,字迹己被血渍晕染:"萧氏儿郎,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

若有一日得封侯爵,莫忘那些没名字的魂。"

萧易的指尖在血书上轻轻颤抖。

他忽然想起祠堂后墙那排空白灵位,昨日他去打扫时,山大叔说那是为"死在暗处的人"留的。

"跟我来。"萧泰转身走向书阁最里间。

推开积灰的木门,月光从破窗漏进来,照在三十七个未刻名字的牌位上。"这些人里,有替主受死的死士,有传信被截的暗桩,有被灭门仍守口如瓶的旁支。"他抚过最中间的牌位,"他们的名字,连妻儿都不知道。"

萧易喉头哽住。

他想起前日在演武场,山大叔教他"守势"时说的话:"真正的高手,要护得住该护的人。"原来这"该护的",从来不止是眼前的血肉。

"所以我要你去参军。"萧泰突然转身,眼里是萧易从未见过的锐利,"去战场立军功,去朝堂学权术。

至于家族。。。"他顿了顿,"原本该是天儿守着。

可三日前,他带着五个暗卫进了莽荒山脉,至今未归。"

萧易瞳孔微缩。

他想起昨日清晨在演武场,萧天握着木剑的手在抖,那时他只当是嫉妒,原来。。。

"这卷古篆你拿着。"萧泰从袖中取出个青铜圆筒,"书阁第三排左数第七本《说文解字》,夹着解读之法。

祠堂后殿的石墙,需要这上面的密码才能打开。"他将枚刻着"萧"字的铜钥匙放在萧易掌心,"从今日起,你是萧氏的眼睛。"

离开书阁时,暮色己漫过飞檐。

萧易正低头着钥匙,忽闻一阵清甜的茉莉香。

抬眼望去,萧玉灵抱着团月白锦缎站在廊下,发间珠钗被风撩得轻晃:"爹说你今日要搬去书阁住,我。。。我给你送床被子。"

她耳尖通红,手指绞着帕子的模样像极了春日里偷啄粟米的雀儿。

萧易还未答话,身后突然传来萧泰的笑声:"玉灵这丫头,天没黑就来送被,莫不是急着。。。"

"爹!"萧玉灵的脸瞬间红到脖颈,锦缎"啪"地掉在地上。

她弯腰去捡时,帕子又从袖中滑落,上面绣着并蒂莲,针脚歪歪扭扭,倒比绣得精致的更显真心。

萧易捡起帕子,触到指尖的温度让他心跳漏了一拍。

他正欲开口,萧玉灵己抱着锦缎跑远,裙角扫过廊下的兰草,留下一串细碎的脚步声。

晚风掀起他的衣摆,萧易望着她离去的方向,忽然想起昨日在演武场,另一个身影曾替他挡过山大叔的劈空掌,那是萧流馨,总爱抱着药篓的医女,眼尾那颗朱砂痣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月光爬上墙头时,萧易坐在书阁窗台上,怀里揣着铜钥匙,帕子上的茉莉香混着药香在鼻尖萦绕。

他望着天上忽明忽暗的星子,忽然明白,有些担子,不只是压在肩上,更会烙进心里。

而这心里,此刻正漫着两簇小火苗,一簇暖如晨粥,一簇灼如夏阳。

他不知道未来该如何抉择,只知道有些答案,或许要等走完很长的路,才能慢慢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