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章 朝会

袭人早上醒来,忍着身体的不适,想要帮着李恪穿衣洗漱。

李恪满是深情的看着她,笑着说道。

“你还是好好休息吧,今天算是朕特批的,你老老实实呆着,让其他人服侍你吧。”

袭人感动的看着李恪,给他献上一个香吻。

“陛下真好。”

李恪摸了摸她的小脑袋瓜,就穿好衣服上朝去了。

李恪建立的大明朝廷,因为他自己的习惯,给这些大臣们一人一把椅子,大家都坐着,不用跽坐在地。

甚至李恪还特意在每个人的椅子边上,摆放的有茶水,朝议分了两个阶段。

一个时辰就停下来,休息一刻钟,然后再开一个时辰,可以说是相当的人性化了,岑文本本来还有些反对,不过开了几次朝会,就不想再回到大唐的那种朝会制度了。

所以李恪舒舒服服的坐在软垫子上,看着下面的朝臣们陆续到场,他今天打算最后再说李世民的事,先听听朝臣们都要说些什么。

等到朝臣们都坐好,李恪身旁的内侍开口了。

“朝议开始,诸臣上奏……”

说起来,这样的十天一开的朝会,性质就跟后世公司开每周例会是一样的,大体上就是各级官员通报下自己这个部门最近做了什么事,还有后面几天的工作规划。

真正有什么重大决定,一般都是在朝会前后,李恪和内阁的几位宰相商量好之后,下达通知,让这些官员完成就是了。

少府的李政站了起来,先人一步,向李恪进行汇报。

李政的名字都还是他自己被召唤出来之后新取得,原来只有名没有姓,所以随了李恪的姓,又取名叫政,也算是纪念当年的始皇帝了。

“陛下,造纸工坊和印刷工坊已经建立完成,现在每天能印出上好的纸张数万张。”

“只是……印刷工坊缺人,缺识字的人,工匠们阴刻雕版,也需要识字,不然的话效率太低,还容易出错。”

李恪坐在龙椅上,半扶着脑袋想了下说道。

“要不让他们先死背下来字的笔画?照着笔画刻?识字的话,需要的时间太久了,可以考虑建立夜校,等工人下班之后统一教,总之不能耽误工坊的运作。”

李政考虑了下,觉得李恪的思路不错,就领命又坐了回去。

之前派去巡视春耕的官员这次也回来了,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

“陛下,我们可能要缺粮了!前次原吐谷浑王穷兵黩武,花了大量的粮食,如今还有二十多万的兵卒,还在前线对峙,对后勤压力很大。”

兵部尚书就很不满意的说道。

“事情事态如此,你们这些在后面种地放牧的,总不能拖我们后腿啊!”

户部尚书站出来苦笑连连。

“这事换谁来都没办法啊,确实有些缺粮了。”

李恪有些好奇的问道。

“朕之前从西突厥虏获的那些牛羊呢?有没有杀一批制成肉干,抵做军粮?”

户部尚书鼓起勇气,看向李恪说道。

“陛下,这样实在有些浪费,臣以为还是先养到秋天再杀的好,至于那批老弱的牛羊,早就已经杀了,现在正在赶制肉干。”

李恪点了点头,这些户部的官员心里有数就行。

礼部的官员这个时候也站出来,开始叫苦。

“陛下,现在人手不够了。懂得汉话,能写汉字的人太少了,若是少府的工坊再用去一批,可能就很难再往外推动汉化了。”

说到这,这个官员犹豫了下,还是接着说道。

“另外,汉话的韵书太难了,在伏俟城比较好推广,也是因为之前城中的贵族们大多都懂些汉话的原因,放在其他地方,不具备这个条件,和当地的父母官配合起来也很有难度。”

李恪听到这点一愣,这还是他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

不过李恪仔细想了想前身学过的韵书,还有小时候识字的吃力,就有些能够理解了。

而且说起来也挺搞笑的,李恪手下有秦人,有宋人,还有些是唐人,大家虽然都是说的汉话。

但各自的口音也完全不一致,比后世各地方言之间的隔阂还要大,教出来的学生们口音也一样不同,只能说都是认得汉字罢了。

李恪之前就忽视了这点,要不是这个官员提醒,他还真的没有想到。

不过既然有人说出来了,李恪琢磨了一下,就想出来办法了,最简单的就是汉语拼音啊!

李恪想到这,神色一振,笑着对这位官员说。

“爱卿所言之事,朕记下了,我这倒是有个法子,能够帮着孩子们快速认字,还能统一现在的口音。”

“等会下朝了,你暂且留下,我把事情跟你说下,你可以自行整理出来。”

这个礼部的官员心里还有些不太相信,不过也不好驳了李恪的面子,就诺了一声,坐回位置上了。

剩下的一些大多是些关于民生的小事,李恪也就是听听,把处理的权限下放给了荀汉几人,这点小事用不着他来操心。

这次朝会,就算这么结束了,在李恪的示意下,礼部的尚书和几位宰相暂且留下来了。

李恪想了想,让身边的内侍拿了纸笔过来,想了想对礼部的尚书说道。

“朕有一法,算是借鉴了极西之地的文字,每个文字都有特殊的读音,也能相互组合起来,为汉字注音。”

李恪一边说,一边把那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写在纸上,递给礼部尚书,在礼部尚书仔细看这张英文字母表的时候,李恪还给他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

“比如说,这个‘g’和‘e’,他们两个组起来就是ge,又分成四个声调,第一声可以读作‘哥’,第二声可以读作‘阁’,第三声可以读作‘葛’,第四声可以读作‘个’。”

李恪边给他说,边在纸上写出这四个字,礼部尚书听的心头一震。

这方子确实简单啊,一个拼音四种读音,完全可以覆盖很多汉字,就是有些字读音和这四种声调不完全一致的,也可以把这字的读音改成符合这些声调的。

这是不亚于始皇帝统一文字的功劳啊,礼部尚书非常激动,崇拜的看着李恪说道。

“圣明无过陛下。”

李恪挥了挥手,没让他继续拍马屁,笑着说道。

“这东西还是需要你们礼部的官员进一步完善的,我只能简单地给出这么个例子。”

“这些东西再配合上少府的印刷术,说不定未来的孩子们就可以在书家中直接识字了,都不需要老师了。”

礼部尚书想到这样动人的前景,心头一片火热,手中紧抓着那张写着字母表的纸,匆匆和李恪告别,看起来是要加紧和他的同僚们商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