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出了中军大帐,回到自己的营帐,心也是砰砰直跳。
这可以说是他自策划玄武门之变后,做的最大胆的一件事了,撒谎欺瞒李世民,意图让两人见面,重归于好。
这事房玄龄也算是破釜沉舟了,不过在他看来,这已经是能让李恪回归大唐最好的办法了,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而且边上有杨妃和长孙琳敲边鼓,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就算是万一失败了,李世民的安危也不会有问题。
因为就房玄龄观察,李恪身上还是有些英雄气概的。
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出身,让李恪不屑于耍一些阴谋诡计,更倾向于阳谋,行王道。
房玄龄可以肯定,李恪是做不出像当年汉高祖刘邦,敢于对项王说,如果烹了自己的父亲,把肉羹分他一碗那么夸张的无赖之举,
更做不出逃命的时候,把自己的妻儿一脚踹下车这样无情无义的举措。
待到房玄龄出去后,李世民也是坐在帐中深思,目前来看,他去一趟伏俟城确实没有什么人身安全问题。
既然如此,李世民心中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就连当初东突厥兵临城下,他都有胆气去见颉利可汗,更何况现在见见自己的儿子。
李世民当即就拟了一道旨意,站在君臣的立场上,对李恪的行为进行了褒奖,不管怎么说都是开疆扩土,帮着大唐解决了麻烦。
随后又指出事情的程序上做的有些不到位的地方,对立刻进行了批评。
整篇旨意丝毫不涉及父子之情,主要是现在他俩提父子之情实在尴尬,李世民也不确定李恪现在还会不会和他僵在这,倒不如不争论这个事。
等到两人见了面,父子谈心之后,再好好论一论其中的对错。
李世民把旨意拟好之后,心中颇为愉悦,在他看来,此次李恪打下吐谷浑的事,已经能解决大半了。
只要李恪自立国家的消息,能被严格封锁在凉州一带,就不会再有什么别的意外了。
对于这点,李世民还是有一定自信的,他人就在凉州待着,大营里知道这个消息的也是少数,相信他们也都明白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只是长孙无忌……唉,这个小舅子实在让人头疼,李世民现在就怕他在闹出什么妖蛾子。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李恪归朝,定然会对太子造成冲击,就很类似当年他和他哥哥李建成的情况,他在外面立下战功,手下有一大批班底。
他哥哥李建成心中肯定不安,矛盾重重,可是一时之间,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先拖着,等到李恪回长安后慢慢解决吧。
李世民又想到,既然吐谷浑已经被平定了,连西突厥也已经被李恪打穿了王帐,那大唐到西域可谓是一片坦途,介时大唐赶上大汉的时日已经很近了。
说不定自己就真的可以和汉武相比了,至于东北边的高句丽,现在李世民已经有信心灭了它!
之前之所以一直不动它,除了高句丽所在之地过于寒冷,也和大唐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西北方向有关。
纵然大唐国力强盛,也不可能连着在多片地区开战,何况大唐建国日短,还没有那么厚的底子让他挥霍呢。
第二天,李世民就带着房玄龄几人出发了,身边还带着两百亲卫,就算李世民再怎么放心,该有的保障措施是不能少的,这也是天子出行的必备措施。
站在凉州大营外,李世民看着来为自己送行的众人,面带微笑。
“诸位爱卿不用再送了,不过是去见见那个不成器的儿子,你们在这好好处理政事就是了。”
房玄龄看到李世民如此意气风发,对李恪的态度也终于变得平和了起来,甚至带上几分炫耀,他的心里对此次出行抱的希望就更大了。
看来,这次让陛下亲往伏俟城确实是一步妙棋啊!
房玄龄的心中也忍不住升起了一丝得意之情,面上淡然的看着眼前的诸多同僚。
等到真的出发之后,李世民为了照顾房玄龄的身体,特意让队伍行进的速度慢了很多,说到底他是一个文官,而且刚在伏俟城和凉州之间跑了个来回。
李世民领着这五百亲卫,一路走到音兴城,看着它两边的地势,笑着对侯君集和段志玄说。
“怪不得你们在这座城下,僵持了那么久,单看这城就不是那么好拿下的。”
段志玄还有些郁闷,半是解释的说道:“有这方面原因,但也是因为夏日的时候,从音兴城攻进吐谷浑一次,吐谷浑人因此提高了对这座城的防御,而且季节也确实不好,不利于攻城。”
李世民点点头,这些东西他自然也是明白的,他的军事才能不在李靖之下,也就是当了皇帝之后,很少再上战场了。
若是吐谷浑人有了防备,再赶上冬季大雪封城,靠人命堆肯定是能拿下音兴城的,但这就不符合大唐的战略。
对于段志玄和侯君集能克制住自己的作战欲望,李世民也是很欣赏的,他俩这样已经脱离了一般的猛将的范畴了,可以算得上一方将才了。
至于能不能成为帅才,还是要看他们个人的努力了,目前来看,恐怕段志玄有这个机会,侯君集性子还是需要磨一磨。
来到音兴城下,还是房玄龄先站出来,向城楼上的守军喊话,陈晔亲自在城楼上看了之后,才决定放行。
之前房玄龄是由李恪派的兵马护送着到凉州大营的,陈晔对他还是有印象的,此次还说带着李恪的父亲,大唐的皇帝来了。
就是陈晔也不好怠慢,虽然李恪对李世民很是不满,但他们作为臣子,确实不好在这样的家事上置喙。
简单的核验了下房玄龄的身份,确定他没有说假话后,陈晔也派了一千白袍军跟着李世民他们的队伍,看着他们,以免他们在大明内部捣乱。
李世民一直没有出声,直到看到陈晔派着跟随李世民的士卒才有些惊讶,这些士卒不比李世民的这五百亲卫差。
要知道这可是李世民的亲卫,不是一般的大唐不对能比得了的,可是单单音兴城里,就有差不多两三万这样的部队。
这绝对不是李恪区区一个皇子能养得起的,难道他真的是得了前隋留下来的遗产?
虽然现在李世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是荒谬,但看着身前的这些精锐,李世民觉得也只有这个可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