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章 想法矛盾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天下英才何其多也!要是这些人能为我所用就好了。”

其他的大臣也都纷纷称赞道。

“陛下爱才之心,天下皆知,实乃一代明君!”

房玄龄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些同僚们拍李世民的马屁。

等到安静下来了,房玄龄又接着说道。

“就微臣一路所见,原吐谷浑地界,现在变得极为稳定,百姓沐浴王化,生活和睦,群臣群策群力,为蜀王的大业添砖加瓦,丝毫没有才被征服后的抵触。”

“有些城池目前的繁华已经不逊色于国中一般的郡治了。”

如果说前面几点,李世民心里可能感触不深,可是后面两点,就不能不让李世民感到好奇了。

他不是一般的天子,自己征战多年,就是当初隋末逐鹿中原的时候,那些反王盘踞已久的地方,还会有百姓出来反抗大唐。

可是现在房玄龄竟然说,吐谷浑这个被外族统治了几百年的地方,居然就这么平顺的被蜀王收复了。

而且国内的城池不亚于一般的郡治,这可不是个很低的评价了。

李世民很清楚,吐谷浑所处位置和大唐想必相差太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吐谷浑治理的井井有条,赶上大唐的郡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来自己还是小觑了蜀王啊!

房玄龄还在那感慨。

“此次见到蜀王,和当初在长安相比,堪成是脱胎换骨,想不到蜀王不到弱冠之龄,已经有了些明主的气象,龙章凤姿,天日之表,令人心折。”

长孙无忌听到这话,立马跳出来讽刺道。

“怎么?难不成房公见了一次蜀王,就有心投效了?”

房玄龄冷淡的看了他一眼,不屑于再和长孙无忌说什么。倒是李世民出言制止了长孙无忌,没让他再说下去。

大帐内的其他人对长孙无忌有些不耻,但也觉得房玄龄是不是赞誉太盛。

李靖就委婉的说道。

“房相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毕竟蜀王年龄还小。”

房玄龄没有反驳,笑眯眯的说道。

“是啊,蜀王还小,可已经是吐谷浑的一国之主,立纲陈纪,救一方百姓于水火了。”

李靖一时失言,是啊,正是因为蜀王年纪太小了,做出这样的事,不更值得让人敬畏吗?

房玄龄又在细数蜀王的优点。

“不止如此,蜀王还能做到知人善用,令手下贤才能为其用,无不膺服,国内各人皆围绕在蜀王身边,上下齐心,内外同令。”

房玄龄的这番夸赞自然是没有错的,不过在大家看来,房玄龄有意无意的没提,李恪打算如何和大唐相处的问题。

于是程知节就站了出来问道。

“房大人,那后来呢?蜀王有没有响应陛下的号召,率军归国?”

“是呀,蜀王打算怎么处理和大唐的关系呢?”

房玄龄有些为难,看着一直在追问自己的众人,他也不好作答,又看了看上方一直盯着他看的李世民,房玄龄还是决定骗陛下一次。

于是,房玄龄叹了口气,说道。

“唉,蜀王并非不想回来,只是心中还是有些怨气。”

李世民脸色微沉,“到了现在,这个逆子还敢有所怨言?!”

房玄龄连忙摇头,说道。

“并非陛下所想那样,蜀王殿下只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却无人申诉,因而有所怨气罢了。”

“若是陛下能下令查清当日的事情真相,恐怕殿下的怨气就会消失的差不多了。”

侯君集这些人听到房玄龄的这句话,就悄悄把目光放到长孙无忌身上。

要查当初蜀王大婚的事,怎么都和长孙无忌脱不开关系。

长孙无忌也明白这道理,但是他现在没法阻拦,怎么来拦?李世民心中已经有所定论,若是蜀王真的愿意在还他一个清白后就归国,李世民肯定是愿意查一查的。

不过长孙无忌也不慌,镇定的对李世民说。

“臣请彻查蜀王大婚之时,奸杀大臣女之事!臣自领为负责之人。”

本来听到长孙无忌的前半句话,在这的大臣们还都以为长孙无忌是脑袋坏掉了。

不过听到他的下一句,众人心里就明白了长孙无忌是怎么想的了。

若是让他自己查自己,那肯定就是要放过他一马,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这么一来恐怕也比较符合李世民的心思。

李世民说到底还是不愿让太子的东宫之位受到冲击,只要东宫不乱,长孙无忌这个太子的最有力的支持者,就很难被驳倒。

可若是李世民打算让别人查的话,那就意味着,要把那件事掀个底朝天,朝野动荡不可避免。

长孙无忌这番心机,也是为了试探,试探李世民到底是怎么想的,恐怕李世民要让别人查的话,长孙无忌就要直接辞官归隐了。

李世民沉思片刻,还是准了长孙无忌的请求,不欲对他多加为难。

长孙无忌心里松了口气,这下面子上过得去了,不管李恪回不回大唐,他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世民有开口问道。

“那关于蜀王手下的军队,他有什么说的吗?”

房玄龄故作为难的说道。

“这个,微臣也曾向蜀王试探过,不过蜀王每次都是转开话题,不想想多谈此事。不过看蜀王的表情,并不是真的不愿意说,这里面恐怕还有些隐情。”

说到这,房玄龄偷偷看了李世民一眼,大着胆子说。

“依微臣看,陛下不若亲自去伏俟城,问问蜀王,父子二人也好好谈谈心,如此也正好可以安定蜀王的心啊。”

李世民心中也大受触动,蜀王李恪为什么和他闹到这般模样,不正是因为他们父子之间缺少沟通,相互之间的了解太少了。

若是按房玄龄的说法,自己亲身去一趟伏俟城也未尝不可,想到这李世民就有些心动了。

长孙无忌见状大急道。

“陛下,切勿听从房相的言辞,他这样让陛下去伏俟城,岂不是把陛下您送入险境?!”

房玄龄正色道。

“长孙相公,你这么说的意思是,蜀王会对陛下不利吗?这般挑拨天家父子感情意欲何为?”

侯君集等人也有些犹豫,不知道该站在哪方,毕竟李世民要真的去了伏俟城可不是一件小事。

程知节倒是大大咧咧的说道。

“俗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蜀王是陛下亲子,即使心怀不满也不至于到这等地步。”

侯君集想想,也点头说道。

“确实如此,若是陛下不能先行示好,恐怕蜀王心中还是会不安的。”

他们这些大臣不希望李世民和李恪起冲突,就是因为这事太麻烦,他们宁愿不要这份军功,也希望能把事情和平解决。

既然按照房玄龄所说,事情有了转机,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